金华信息网

首页 > 本地信息 / 正文

[扎实开展“基层爱上行星恋党建提升年” 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常态化制度化]“剑川名匠”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

网络整理 2017-06-15 本地信息
(原标题:[扎实开展“基层党建提升年”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常态化制度化]“剑川名匠”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)

云南网讯(记者李星佺)千狮山景区是剑川县的一张旅游名片。千狮之中有一只狮王,长18米、宽12米、高25米,雄伟壮观,叫人啧啧称奇,曾获世界吉尼斯之最。

不过,真正的“狮王”或许还不是这只硕大的石狮子。在剑川县金华镇梅园村住着一位叫段德坤的中年人,他是千狮山的缔造者,剑川石雕第一人,他才是真正的“狮王”。

在2016年剑川县开展的首届“剑川名匠”评选中,段德坤众望所归地赢得了这一荣誉。这位省级非遗传承人、工艺美术师、云岭首席技能大师也将肩负起“剑川名匠”的责任,继续发扬匠人精神,培养青年技术骨干,为加快推进剑川人才队伍建设做出贡献。

走进段德坤家,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房一照壁白族小院。房屋虽没画栋但有雕梁,连一个小小的石花盆上都布满精致的纹路,每一处细节都在说,这是一位石雕匠人的家。

段德坤云岭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占了一间偏房,里面摆着他千狮山杰作的照片。工作室对面有一间无顶的小屋,进去发现里面堆满了石头。

据了解,为加快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,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,剑川县于2016年开始评选具有高超技艺、追求完美、攻坚克难、创新超越、德艺双馨的“剑川名匠”。为此,该县专门成立了“剑川名匠”评选工作领导小组,每2年评选一次,按剑川自古传承的木雕、石刻、布扎、土陶等手艺进行分类,首届评选出10人,段德坤以石刻技艺榜上有名。

“剑川名匠”是一份荣誉,更是匠人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。获得“剑川名匠”的人员需在做好所在职业领域技术技能传帮带工作,并参与技术攻关、技术革新、发明创造等活动。而这也正是段德坤引以为豪的地方。

段德坤不喜欢谈自己的成绩,但喜欢聊徒弟。随着时代的改变,这门曾经不外传的手艺需要被发扬,他因此开始收徒,“直接培养了280多个,徒弟带徒弟,总共带出了460多人。”更重要的是,这些徒弟因为一技在手,日子都过得不错,“做得好的一个月能赚近2万,平均下来一个人也能一个月赚1.2万。”

与此同时,段德坤还带头成立了剑川县金华镇梅园石雕协会,“抱团取暖,共谋发展”。协会又带动了梅园村400多人脱贫致富,辐射带动相关产业,促进了数千人增收。

“你一个人富了,带动不了其他人,那不叫富。能带动就多带动,这是我一直的心愿。”基层党组织鼓励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作用,段德坤响应号召做好传帮带工作,大家一起成立协会汇聚力量,终于闯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致富路。

另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自另一位“剑川名匠”张瑞珍。她是剑川布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,带领姐妹们一起学技,共同赚钱。

布扎是大理有名的手工艺品,张瑞珍从小爱好这门技艺,最开始跟着姑姑学,刻苦努力、精益求精,一步步成了剑川布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,评上了首届“剑川名匠”。

记者在当地妇联组织的布扎刺绣培训班上见到了张瑞珍,她正在耐心细致地教学。

“把我学到的,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。”当地妇联搭建了一个平台,请身为“剑川名匠”的张瑞珍传授技艺。张瑞珍不收学费,只希望能够大家能一起做,一起销售,发挥好自己的榜样带头作用。

张瑞珍极力推荐她和姐妹们的手工艺品,生肖鞋、民族帽以及各种挂饰都精致非常。姐妹们每做出一件产品,张瑞珍都会帮他们销售,“通过微信,拍一张。别人开价了就和他们商量接受不接受。”

这样的模式已初显成效。布扎刺绣班的学生张宝秀家6口人如今都在做布扎刺绣,保守估计每月能赚1.2万元。“以后肯定会更好,我们对纯手工的东西充满信心。”

“剑川名匠改变了匠人单打独斗的现状,对培养乡土人才,助推脱贫攻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”剑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雁说,名匠从事某一行业已经很长时间了,具有技艺和渠道,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,匠人领路,校企合作,让群众富起来指日可待。

据悉,剑川县“名匠”助力脱贫攻坚,壮大了本土木雕、石雕、布扎、刺绣、黑陶等产业,相关从业者超过2万人,产业总产值逾3亿元。在剑川,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力军。

(原标题:[扎实开展“基层党建提升年”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常态化制度化]“剑川名匠”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)

Tags:

猜你喜欢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