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信息网

首页 > 最新信息 / 正文

京剧史话-喜连成科班成立

网络整理 2019-06-18 最新信息

一、叶春善-喜连成科班创办人

喜连成科班创办人叶春善,又名鉴贞,原籍安徽省太湖县。其父在清光绪初年病故。当时他年仅七岁,与五岁的小叔叔雨田一起,靠母亲做外活为生。

京剧史话-喜连成科班成立

后来他经人介绍加入了著名文武老生、梅兰芳的外袓父杨隆寿等创立的科班小荣椿班学艺,与杨小楼、蔡荣贵、郭春山、刘春喜、程继先等同科。在科时曾得到杨隆寿、范福泰、姚增禄等名师传授,因此文武昆乱无一不精。出科后,即在四喜班搭班演戏。

二、相识喜连成科班的财东-吉林富绅牛子厚

1901年(清光绪二十七年),受吉林富绅牛子厚之约,去吉林演戏。同时被约的有二簧文武老生姚增禄、武生刘春喜、范福泰,另外还有秦腔演员十二红、达子红、崔灵芝等人。当时牛子厚先给了一个月包银(戏份),作为演员安家之用。叶春善于赴吉林途中,感冒受寒,以致嗓哑,到吉林后,无法登台演唱,只好向牛子厚请假回京,并声明到京后补回包银。牛子厚见他确实因病噪哑,就让他在吉林调养,一俟痊愈,再行登台演戏。在调养期间,让他在后场担任管事(即现在所称剧务)。叶春善在京演戏时,每演一角色,总是一丝不苟,为人非常谦虚,因此所有同倌们(那时同台演员都称“同倌”)对他无不称赞。如今担任管事,大家都认为他非常称职。而他在管事期间,兢兢业业,安分守己,勤劳不倦。散戏后,其他演员都出外游逛,而他却总不远离,每晚要把箱笼、道具检查一遍。后来嗓音见好,除登台外,仍兼管事职务,勤勤恳恳地工作,一直延续半年之久,同倌们无不称赞,牛子厚也对他倍加重视,因而二人相处甚好。

三、着意成立京剧科班

牛有意成立科班,每年分别在京吉两地轮流演唱,商请由叶春善作社长,专门从事教学工作,并领班演戏。而牛子厚作为班主,专供财力。叶春善为人谨慎,唯恐不能胜任,贻误人家子弟,就再三推辞。1903年(光绪二十九年),日俄相争,东北弥漫战争气氛,戏班停演,牛将全体演员送回京都。临行前,牛又向其提及成立科班一事。牛从他的为人认定必能办好科班,再三劝说,并说,你到京后可少招点徒弟,试试看。叶因牛如此诚意,当即允诺,离吉返京。

四、科班试运行

次年,1904年(光绪三十年〉,他在家中招收了六个徒弟,即雷喜福、武喜永、赵喜魁、赵喜贞、陆喜明、陆喜才,后来被称为“六大弟子”。这时即由我父在家教他们,文武昆乱、生旦净丑,一人兼任。学徒食宿衣着,不收分文,由我母亲和叔父帮助办理这些生活上的事情。1905年(光绪三十一年)又招收十几名徒弟,并在邻近租了一所小院练功学唱。这年牛子厚由吉林汇来白银二百八十八两,这笔钱最初只用了半数,已够维持,后来演戏有了收入,每年盈余,都汇给牛子厚,存放在他所设的源升庆灶房(即银号)。牛嘱其火速成立科班,多招些徒弟,并租赁房舍。他当即租赁宣武门外前铁广7号房屋一所,共20间房,连同家眷全部搬到这里,取名喜连成科班,报请精忠庙立案(精忠庙老道受前清内务府升平署委托,专管民间私人戏班事宜)。同时他又招收徒弟三十多名,聘请教师肖长华、苏雨卿、宋起山、唐宗成、勾顺亮等。这时,喜连成的学徒,已能随同各梆子班和二簧班到外地演唱。光绪三十二年,除随同各大班各处演戏外,还单独被约去保定府洞阳宫火神庙演唱了一个多月,很受当地观众欢迎。叶春善此时由于对于科班经管有了一些经验,更有了信心。

京剧史话-喜连成科班成立

五、扩大规模,影响广泛

牛子厚派来一人管理财务,购买服装道具。科班加聘了韩乐卿、苗广顺、李寿山,李庆喜、罗燕臣、范福泰、汤明亮、王月芳、严耕池、李凤云、徐宝芳、肖长荣、叶福海等十三位老师,随后又陆续招收了学生三十多人。至此,第一班喜字学生共有七十三名。这时喜连成已能在北京各个戏园单独演唱,但还是梆子戏和二簧戏“两下锅”(那时北京人很爱听梆子戏,所以每场前几出戏演梆子,后几出戏演二簧,并着重武打戏)。梆子戏的学生李喜泉(艺名盖陕西)、王喜秀(金丝红)、高喜玉 (元元旦)、赵喜贞(云中凤)、金喜棠(海棠花)、陆喜才 (小德子)、王喜禄(小龚处)、耿喜斌(小百岁)等,都是以梆子、二簧全能演而得名的;二簧文武老生雷寄福、王喜秀、阎喜林、陈蕃兴,武生康喜寿、李喜龙,旦角金喜棠、高喜玉、律喜云;文武丑陆喜才、张喜槐;花脸钟喜久、侯喜瑞、赵喜魁、陈喜光、张喜广;老旦迟喜珠、李喜泉等都名噪一时。后来继续招收了连字辈学生三十多人。人多了房子不够用,又把前铁厂8号的房子二十间租归科班使用。这样解决了百十多学生的宿舍、练功棚和大厨房。叶春善一直廉洁自守,勤勉奉公,老师们也都能履行科班开始时大家的诺言:“各人不为发家致富,只为传留戏班后代香烟,一心为了教好下一代艺术人材,传流不息地把戏剧事业接续下去。”因此,在教戏方面,都非常严格认真,一丝不苟。生活方面,力求节约。在伙食方面,学生吃大锅饭,有3位厨师负责做饭,老师们吃小锅饭,由叶春善的妻子和他的叔叔来做。叶妻还兼代给学生们缝补衣袜。

1906年(光绪三十二年),喜连成开始每天在前门外肉市后广和楼茶园演唱。从这年起还招收一批带艺入科学生,参加学习和演唱。带艺入科学生有梅兰芳(旦角)、麒麟童(老生,即周信芳)、曹小凤(旦角)、姚佩兰(花旦)、小十三旦(武旦)、水上漂(花旦)、李春林(老生)、贯大元(老生)、葫芦红(老生)、五龄童(即王文源,老生)、髙百岁(老生)等。在广和楼演唱约一年之久,很受观众欢迎,无论冬夏,不管风雨,每日总能满座。自此声势大振。外地各大商埠都知道北京有喜连成科班。

京剧史话-喜连成科班成立

右为叶春善

六、皇帝驾崩,险些散伙

光绪三十四年“丁国服”(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。那时皇帝去世,全国都要带孝,停止娱乐,名为“丁国服”),京中戏班一律停演。搭班学艺生徒,学习期满的出科,本科学生只好在社每日排练,为时数月。长期停演,食指浩繁,于是筹划上海之行,但不久官厅即许幵演,沪行作罢,转入大栅栏广德楼戏园公演。在广德楼戏园演出后,上座很好,营业仍如以前那样鼎盛。

宣统元年,班中增聘了一批教师,有谭春仲、杨荣寿、徐天元等。演出则以头科喜字辈学生为主。王喜秀等演的《太湖山》、《嘉兴府》、《长坂坡》,元元旦、律喜云等演的《马上缘》、《双摇会》,王喜秀等演的《战太平》、《失空斩》、《李陵碑》,还有侯喜瑞、钟喜久等的花脸戏,都是最受观众欢迎的。

宣统二年,仍在广德楼戏园演出,并排演全部《三国》,主要浪员为王喜秀、雷喜福、赵喜魁、云中凤、康喜寿等,演出后颇受欢迎。这时二科学生连字辈亦渐露头角。有时还要分包演出,在西单春仙茶园、东安市场丹桂茶园同时演出。二科马连良的《四进士》、《十道本》、《借东风》、《宫门带》,小翠花(于连泉)的全部《梅玉配》,何连涛、骆连翔、钟连鸣、髙连甲、殷连瑞等的武戏,均颇受观众赞赏。

本文作者:王培俊5188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703422969458197005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京剧   光绪   吉林   京都   安徽   戏剧   秦腔   艺术   太湖县   不完美妈妈   梅兰芳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