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信息网

首页 > 最新信息 / 正文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网络整理 2019-04-29 最新信息

汉昭烈帝刘备,在中国历史上备受景仰,颇具人缘。要是在秦汉以来的两百余位皇帝中推选一模范的话,高居榜首的,非刘备莫属。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究其原因,至少有以下几个:

一是以义待人,义贯始终,以桃园结义始,又以为义所累终。为义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。刘备与关羽、张飞,既为兄弟,又是君臣。关张被害后,明知不具备伐吴的条件,刘备仍不听劝谏,仓促出兵,以致惨败而归,为义误国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刘备乃君臣义之楷模。

二是以德及人,德及黎庶,为政在宽,史无苛敛记载。赤壁之战前,曹操不战而取荆州,寄居荆州的刘备闻变南走,人多归备。有人劝他弃众而速走江陵,刘备却说:

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结果惨败当阳,仅与数十骑得免。晋人习凿齿赞曰:“刘玄德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,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)

战后刘备自领荆州牧,极少征敛。夺取益州后,曾决定“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”,后采纳赵云的建议,“益州人民初罹兵革,田地皆可归还,令安居复业,然后可役调,得其欢心”,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。

三是折而不挠,历经磨难,迭遭挫折,曾先后投靠公孙瓒、陶谦、曹操、袁绍、刘表,郁郁不得申其志,然心存汉室,誓与僭伪不同器,同奸邪不两立,直到曹丕称帝,方才入继汉统而登皇位,终有一方天下。

从后世流行的正统观念看,惟刘备有资格继汉为正统。王莽篡逆,新朝失德,固不得为正统。曹魏夺位,同于新莽,亦不得为正统。惟有蜀汉可谓一姓传位之正统也。

刘备,字玄德,涿郡涿县(今河北涿州市)人,生于东汉延熹四年(161年),即辛丑年,属牛。

刘备生逢乱世。桓帝时,初外戚把持朝政,后大权转到宦官手中,世家豪族与太学生又联手反对宦官专权。灵帝时,宦官支配朝政,腐败达于极点。皇上公开卖官,二千石官两千万,四百石官四百万,县令或县长按县域土地丰瘠各有定价。州郡地方多豺狼当道。于是,官民矛盾日趋激化,流亡农民到处暴动,“所在燔烧官府,劫略聚邑,州郡失据,长吏多逃亡”,终于引爆了黄巾起义。

时势造英雄。东汉末年动荡不定的局势为刘备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。

他身高七尺五寸(约合1.78米),“垂手下膝,顾自见其耳”,就是长了两条长胳膊,耳朵也较常人为大。故曹操曾戏称他为“大耳翁”。刘备自幼怀有大志,表现与众不同,行事常有过人之处。20岁左右时,“少语言,善下人,喜怒不形于色”,又“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”。24岁时聚徒众,从官府镇压黄巾军有功,除安喜尉。尉是县令(长)的佐官,职掌按察盗贼、维持治安、征发卒役等。因与督邮发生冲突,缚之著树,鞭杖百余下,以下犯上,罪不容诛,只得弃官亡命。从此,走上了坎坷不平、充满艰辛的人生道路。

不久,率关羽、张飞等再次从军,因功当上了县令,却被黄巾军攻破城池,无处安身,投奔中郎将公孙瓒,因数有战功,领平原相,“外御寇难,内丰财施”,众多归附,但遭人嫉妒。有人派刺客杀他,“客不忍刺”,才逃过一劫。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三英战吕布

34岁时,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备跻身于群雄纷争之中。当时全国已形成诸多割据区域:

袁绍占据冀、青、并三州(今河北中南部、山东东北部、山西);

曹操占据兖、豫二州(今山东西南部、河南);

公孙瓒占据幽州(今河北北部);

陶谦占据徐州(今山东南部、江苏北部);

袁术占据扬州(今长江下游与淮河下游之间);

刘表占据荆州(今湖南、湖北);

孙策占据江东(今长江以南东部);

刘焉占据益州(今四川);

韩遂、马腾占据凉州(今甘肃):

公孙度占据辽东。

上述割据势力,力量最强,也最活跃的,当数袁绍、曹操二家。

初平四年(193年),曹操的父亲曹嵩避难琅邪,被徐州牧陶谦的部将杀害。曹操以报仇为名讨伐陶谦,杀男女数十万,鸡犬无余,泗水为之不流。次年,曹操再次征讨徐州,陶谦告急于刘备,刘备率兵往救。时他己有了近万人的部众,归附陶谦后驻扎在剡城附近。但刘备所部乃乌合之众,又遇上善于用兵的曹操,故屡遭败绩。

陶谦自料不能久视刘为属下,便表荐刘为豫州刺史,屯驻小沛(今江苏沛县东)。不久,陶忧愤成疾,弥留之间对麋竺说:“非刘备不能安此州。”

陶死后,麇竺率众人奉迎刘备接任徐州牧。刘顾虑重重,不敢贸然接受。北海相孔融、广陵太守陈登极力促成其事。陈还亲诣小沛,劝解道:“今汉室陵迟,海内倾覆,立功立事,在于今日。彼州殷富,户口百万,欲屈使君抚临州事。”

刘备虑及驻扎近处的袁术久畜觊觎徐州之意,便对陈说:“袁公路(术)近在寿春,此君四世五公,海内所归,君可以州与之。”

陈登明确表示:“公路骄豪,非治乱之主。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,上可以匡主济民,成五霸之业,下可以割地守境,书功于竹帛。若使君不见听许,登亦未敢听使君也。”意思是说,此事已无商量之余地了。

孔融也专程到小沛劝刘备说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。今日之事,百姓与(举)能,天与不取,悔不可追。”孔融,孔子二十世孙,“幼有异才”。四岁让梨的故事后写入《三字经》。孔融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刘备,“遂领徐州。”

为了报答孔氏这番美意,刘备上表另以孔“领青州刺史。”此举在客观上是依附袁绍的一种表示。因此,当陈登将此事向袁绍报告时,袁绍当即表态:“刘玄德弘雅有信义,今徐州乐戴之,诚副所望也。”

虽领徐州牧,但与其他州牧相比,刘备显然处于劣势,无甚优势可言,只得辗转于其他割据势力之际,尤其是周旋于曹操与袁绍之间。

领州牧伊始,刘备即遭袁术、吕布的袭击,连老婆孩子都成了吕布的俘虏,不得已而依附于曹操。曹操待备甚厚,出则同舆,坐则同席,但深知其非寻常人等,不敢恢复他的州牧职位。程昱劝操说:“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其众,终不为人下,不如早图之。”

曹操答道:“方今收英雄时也,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,不可。”明确拒绝了程的主张。曹操使刘备为豫州牧,益其兵使击吕布,结果被吕布部将高顺击败,妻子再次被吕虏去。直至吕为曹擒杀,才复得妻子。

失去地盘后,刘备只得随曹操到许昌,在他的眼皮底下行事。献帝舅董承受帝密诏,找刘备谋诛曹操。密谋未发,曹请刘喝酒,漫不经心地说:“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”刘备闻言吓得发抖,借雷声掩饰道:“圣人言:‘迅雷风烈必变’,良有以也。一震之威,乃至于此也。”继而心怀忐忑,借机离开许昌,举起受命除贼的旗号,与曹彻底决裂,从此便终生与曹为敌了。

刘备在群雄中最缺乏资本、最颠沛流离,可以说是得天独薄,而曹操则得天独厚。凭借雄厚的政治资本与个人的雄才大略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曹操此时方知刘备其人明示诚敬,阴怀诡诈,也更知欲谋大事必除此人,而刘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,以为曹正与袁绍对峙,无暇东顾。

曹操亲自率兵讨伐,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,“尽收其众”,虏其妻子,并擒关羽以归。刘备弃众北逃,投靠袁绍,并以部众归其驱使。在投靠袁绍的日子里,刘备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知其刚愎自用,不善大谋,终难共成大事。为此,刘备“劝袁绍南联刘表”。

此时,赵云来投。云,字子龙,常山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,“身长八尺,姿颜雄伟”。早在为平原相时,刘备就结交了赵云,“每接纳云,云得深自结托”。来投后,备与云“同床眠卧”。足见刘备以诚待人、重视人才的一面。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建安五年(200年),袁绍派刘备率本部兵马南下汝南联(刘)表抗曹。荆州地居天下之中,乃兵家必争之地。一部三国史,可以说是以荆州争夺战始,而以荆州争夺战终。那时刘表坐镇荆州,顾盼自雄,却无进取之志。

刘备联合黄巾余部击退曹操守将之后,就在汝南招兵买马,扩充实力。官渡之战结束后,曹操欲乘胜南征刘备。自知不敌于曹,刘备逃依刘表。刘表明里“以上宾礼待之,益其兵,使屯新野”,暗里却“疑其心,阴御之”,刘备抑郁其志,哀叹“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建,是以悲耳!”是年刘备40岁。

据明人王夫之分析,刘备所以屡遭败绩,事业无成,出于两方面的原因,一是“未能受命”,刘备领豫州牧,

“因陶谦也,其兼领徐州,亦因陶谦也。二袁、曹操,皆受命于灵帝之末,吕布、刘表,亦拜爵王廷而出者,惟先主未受命也,而不得不因人而兴。”(《读通鉴论》卷九)

二是“托非其人”,刘备“受诏诛操而出奔,乃北奔于袁绍,托非其人矣,而非过也。”

驻屯新野(今河南今县)后,刘备声名远播,“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”。心存疑忌的刘表借故把刘备羁縻于与襄阳隔水相望的樊城。襄阳是荆州牧治地,让刘备屯驻樊城意在及时掌握他的动向。刘表做梦也想不到,此举为刘备三顾茅庐提供了方便。

诸葛亮,字孔明,早孤,随叔父玄到豫章就任太守,玄丢官后往依刘表。玄死后,亮躬耕于襄阳城西隆中。经人推荐,刘备顾茅庐问计于亮:

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下,而智术短浅,遂用猖獗,至于今日。然志犹未已,君谓计将安出?”

诸葛亮即将久已酝酿、深思熟虑的一番话掏出了心扉。这番话便是千古传颂的《隆中对》(见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)。此段文字显系经后人整理加工,虽难免错舛,但基本内容当非伪造。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对刘备来说,隆中对策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,这就是立足荆州、夺取益州的方略。

“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,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”

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”

对羁縻于襄樊的刘备来说,跨有荆、益是唯一可行的战略选择。正是这个正确的方略,为刘备日后称帝奠定了第一块基石。

是年刘备47岁,诸葛亮27岁。
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亲率大军进攻荆州,企图乘胜统一南方。曹军未至,刘表已病故。他的儿子琮不战而降。住在樊城的刘备,听说曹军逼近新野,慌忙偕带部众向南逃逸,并派关羽带水军由汉水南下,准备在江陵(今湖南岳阳)会合。

曹军进占襄阳后,操惟恐刘备抢先据有江陵贮存的粮食武器,便督将率五千轻骑急追,抵达当阳长阪(今湖北当阳东北)时追上了刘备所部。

刘备丢掉人马辎重,弃妻抛子,仅与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等数十骑逃脱。是役,赵云怀抱刘禅,杀出重围。刘备逃到汉津(今湖北汉阳),与关羽的水军会合,一起撤往夏口(今湖北汉口)。

曹操兵抵江陵,声威大振,准备顺长江东下。那时,占据讧东的孙权派鲁肃去荆州探听虚实,劝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抵御曹军。刘备派诸葛亮去柴桑(今江西九江)与孙权联系。

诸葛亮对孙分析当时的态势说,刘备虽败于长阪,“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,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”,曹军虽强,但师劳兵疲,不习水战,加上民心未服,“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,非心服也。”

劝将不如激将,诸葛亮又进一步激励孙权道:

“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,与豫州(即刘备)协规同力,破操军必矣!操军破,必北还。如此则荆、吴之势强,鼎足之形成矣。成败之机,在于今日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)

经过反复而激烈的争论,孙权最后决定:联合刘备抗击曹操。

战舰首尾相接,曹军进至赤壁(今湖北蒲圻)。时吴军加上刘备的军队不过五万人,但吴军熟习水战,战斗力强,而曹军多为北方人,加上传染病流行,士气大受影响。

两军初战,曹军即败。操把部队撤到长江北岸,与孙、刘联军隔江对峙。吴将黄盖诈降,操中计,黄得以火烧曹军船只,延及岸边营垒。联军水陆并进,曹军伤亡甚多。曹操不敢再战,率残部逃归北方。

赤壁之战后,刘备乘机攻占武陵、长沙、桂阳、零陵等郡,孙权则控制了西起夷陵(今湖北宜昌东南)东至寻阳(今江西九江)的长江防线。曹军放弃江陵,退守襄阳、樊城一线。

于是,在荆州首先形成了刘、孙、曹三家鼎立之态势。

战后,刘备率先表举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牧。此举不仅有利于收服人心,更利于收服荆州固有的属地。不久,刘琦病死,刘备自为荆州牧,以亮为军师中郎将,使督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;以关羽为襄阳太守,以张飞为宜都太守,刘琦的数万人马悉归刘备。

至此,东汉末年荆州七郡的大部分地区皆置于刘备的直接控制之下,坐地日大。刘以州牧的名义征调赋税劳役,以充军实。与此同时,荆州故吏士众多来归依,势力渐强。

夺取益州,实现“跨有荆益”的目标终于提上了刘备的议事日程。

良机不期而至。建安十六年(211年),益州牧刘璋获悉曹操准备兵进汉中,汉中是巴蜀的门户。曹操取蜀必走北路。先取汉中,然后相机而进。20年前,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张鲁,率徒众攻取汉中,自称师君,并不听从刘璋的命令。

刘璋手下的张松,给刘璋出了个主意:倘若曹操占据了汉中,巴蜀就危在旦夕了。

“刘豫州,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,善用兵,若使之讨鲁,鲁必破。鲁破,则益州强,曹公虽来,无能为也。”又反复劝璋说:“刘豫州,使君之肺腑,可与交通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)。

璋以为然,就派法正率四千士兵去迎接刘备入蜀。

刘璋此举正中刘备下怀,遂与诸葛亮、庞统谋划取蜀大计。时人称前者为伏龙,后者为凤雏(即雏凤,喻少年俊秀)。刘备虽早知庞有“凤雏”之誉,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。后吴将鲁肃力荐,诸葛亮亦言之于刘备。刘“大器之”,“亲待亚于诸葛亮,遂与诸葛亮并为军事中郎将。”

刘问计于庞,统说:“荆州荒残,人物殚尽,东有孙吴,北有曹氏,鼎足之计,难以得志。今益州国富民强,户口百万,四部兵马,所出必具,宝货无求于外,今可权借以定大事。”

刘备说:

“今指与吾为水火者,曹操也,操以急,吾以宽;操以暴,吾以仁;操以谲,吾以忠;每与操反,事可乃成耳。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,吾所不取也。”既要夺取益州,又要取之有道,刘备给庞统出了一道难题。庞统献“逆取顺守”之策,巧妙破解了这道难题说:“权变之时,固非一道所能定也。兼弱攻昧,五伯之事。逆取顺守,报之以义,事定之后,封以大国,何负于信?今日不取,终为人利耳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传》)

其实,他俩皆心知肚明,既夺人之地,“报之以义”,“何负于信“云云纯属骗人的鬼话,“今日不取,终为人利”则确是实情。对刘备来说,夺取益州的时机随着入蜀步伐的加快终于降临了!

事不宜迟,刘备于当年十二月,将步卒数万人溯江向益州进军,军师庞统随从,留诸葛亮、关羽等据守荆州。

刘备入蜀如归,沿途受到欢迎,驱兵数百里顺利抵达巴郡(冶今重庆)。随后,又由巴水(今涪江)溯流而上到达涪城(今四川绵阳),深入益州腹地。

刘璋率步骑三万余从成都到涪城出迎,相见甚欢。刘璋给刘备补充米20万斛、骑千匹、车千乘,让他引兵汉中,往讨张鲁。

刘备引兵北抵葭萌关后,按兵不动,却厚树恩德,收罗人心。时刘璋发觉张松暗中勾结刘备夺取益州的阴谋,即将他处死,并下令关戍诸将对刘备严加戒备。

庞统为此向刘备献了上、中、下三计:

上计--“阴选精兵,昼夜兼道,径袭成都。璋既不武,又素无准备,大军卒至,一举便定。”

中计—“杨怀、高沛,璋之名将,各仗强兵,据守关头,闻数有笺谏璋,使发将军还荆州。将军未至,遣与相闻,说荆州有急,欲还救之,并使装柬,外作形归。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,又喜将军之去,计必乘轻骑来见,将军因此执之,进取其兵,乃向成都”。

下计—“退还白帝,连引荆州,徐还图之”。

“若沉吟不去,将致大困,不可久矣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传》)

从军事上看,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直捣成都,胜算的把握较大。然而,从政治上看,用“上计”有失民心,不利于夺取益州全境,也不利于树立刘备恩德。采纳“下计”,无异于尽弃前功,意味着给刘璋以喘息时机,而使自身陷于腹背受敌的窘境。有鉴于此,刘备采纳了庞统的“中计”。

建安十七年,曹操出兵征伐孙权,孙权向刘备求救。刘备借此机会制造“求兵东行”的假象,并以此为由,请求刘璋支援“万兵及资实”。刘璋没有答应刘备的全部要求,“但许兵四千,其余皆给半”。刘备抓住此事大做文章,刘璋如梦方醒,立即“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”刘备。

刘备以此为由,斩刘璋大将杨怀、高沛,并即遣诸将勒兵前行,占据涪城,同时令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自荆州率兵溯江西上,与刘备共围成都。

建安十八年,刘备向成都进军,刘璋分遣三路兵马进行抵抗。结果,一路被歼,两路投降。刘备军势大增,遂分遣诸将平定下属各县。

建安十九年,诸葛亮与张飞、赵云攻克巴东郡,入巴郡分兵略地,从而对成都构成南北夹击之态势。正当此时,马超自汉中率众向刘备“请降”。成都城内一片恐慌。

刘备派简雍入城劝降。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,谷帛可支一二年,但璋见大势已去,遣使见刘备,刘备答应使者“礼其君而安其人”。刘璋与简雍同乘一辆车出城投降,“群下莫不流涕”。

经过三年时间,刘备终于占据了益州全境,取得了立足之地,进而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

汉中(治今陕西南郑)地处益州北部,乃入蜀要冲,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刘备取益州之前,张鲁居汉中,为汉宁太守。

由于对汉中的重要性认知不足,刘备未能赶在曹操征服张鲁之前夺取汉中,是一大失策。

曹操在攻陷阳平关(今陕西勉县西),入南郑之后,未能乘势入蜀,也是重大失误。不能说曹氏完全没有虑及刘备西扩的意图,但由于对刘备的实力估计不足,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。曹操属下赵戬的一番话可以看做曹操心态的真实反映:“刘备其不济乎?拙于用兵,每战必败,奔忙不暇,何以图人?蜀虽小区,险国四塞,独守之国,难卒并也。”有一个叫傅干的小人物,驳斥了赵的说法:

“刘备宽仁有度,能得人死力。诸葛亮达治知变,正而有谋,而为之相,张飞、关羽勇而有义,皆万人之敌,而为之将,此三人者,皆人杰也。以备之略,三杰佐之,何为不济也?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注)

双方统帅的失策使汉中一线相安近两年。

建安二十三年(218年),刘备主动出击汉中,打破了相安无事的局面。他率兵屯驻阳平关,与曹操麾下的夏侯渊、张郃、徐晃等相拒。

备之主力攻张邰于广石,“郃率亲兵博战,备不能克”,但曹军也无主动进攻的实力,只得逐步收缩阵地。两军遂在阳平关摆开了对峙阵势,而主动权始终操在刘备一方。

曹操这才认识到确保汉中、扼住益卅咽喉的迫切性,于是决定率师亲征。

建安二十四年正月,刘备南渡汉水,扎营于定军山。此地为汉中又一门户,故夏侯渊亦派人“争其地”,并以主力在此布防。

刘备令黄忠居高临下,鼓噪进攻,

“金鼓振天,欢声动谷”,同时,火烧曹营外围鹿角,“渊使张邰护东围,自将轻兵护南围。备挑邰战,邰军不利,渊分所将兵半助邰,为备所袭,渊遂战死。”(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渊传》)

曹军丧帅,三军皆失色。张郃率残部撤至阳平,迅即稳定了军心。

刘备本拟乘胜渡汉水,见曹军已安定,终不敢渡。

同年三月,曹操亲自驱兵前来,与刘备在汉中相持一个多月,最终决定:“引汉中诸军还长安”。决策既定,出夜间口令为“鸡肋”。官属不知所谓,主簿杨修独自整理行装,人惊问修:“何以知之?”修答道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果然,曹操于五月撤兵退回长安,把防线建在汉中与关中之间的要冲:陈仓(今陕西宝鸡东),从而有效地扼住了刘军前出之势头。

刘备既得汉中,便向东西两个方面拓展地盘,把四郡之地纳入自己的统治区域,蜀势大振。

建安二十四年七月,刘备自称汉中王,立长子刘禅为王太子。同时,退还曹操所表授的左将军及宜城亭侯印绶,表示彻底断绝与曹氏所控制的朝廷的一切联系,向着“称孤道寡”的目标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。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三国鼎立形势图

曹军放弃汉中后,刘备引兵东进,占据今湖北境内房陵、上庸,使荆州与益州联在一起,并与关羽遥相呼应,给曹军占据的襄阳以威胁。

当刘备称王回成都时,关羽在他的授意下,向樊城曹仁所部发起进攻。曹操遣于禁“督七军三万人救樊”。于禁与庞德驻屯于樊北,与曹仁成倚角之势。

时值八月,大雨连绵,汉水泛滥,平地积水五、六丈。于禁所部“七军皆没”。关羽率水军因势而攻,于禁投降,庞德被杀。

曹军溃败,许昌为之震惊。曹操甚至召集紧急会议,讨论要不要“徙许都以避其锐”的问题。值此关键时刻,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等人提出的联吴击羽的谋略,致书孙权,约他袭取关羽后方,“许割江南以封权”。

刘备实力大增,特别是关羽在荆州诸郡坐大,使孙吴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。从当时的态势看,关羽攻樊的战术目标不外是解除控汉水而下的后顾之忧。实际上,关羽对孙吴的威胁暂时超过了曹操对孙吴的威胁。于是,孙曹暂释前嫌联手夹击关羽就势所难免了。

同年十月,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救援曹仁。当时,关羽分别围困曹军于樊城与襄阳。

孙权派吕蒙袭取公安(今湖北公安)、江陵,俘虏了关羽及将士的家属,然而,

“皆抚慰,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,有所求取”,“见待过于平时,故羽吏士无斗志”。(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)

关羽败走麦城,被吴军擒杀。孙权由是占据了荆州全境。

孙权害怕刘备报复,上书曹操称臣,劝曹代汉称帝。操一眼便识破了他的用心: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呀!曹操拒绝了孙权的建议,并用厚礼安葬孙吴送来的关羽头颅,孙权离间曹、刘的诡计无以得逞。
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死,子曹丕废献帝,自立为帝,国号魏,建都洛阳。

曹丕称帝前后,刘备亦开始谋划称帝。

先是为在世的废帝刘协“发丧制服,追谥曰孝愍皇帝”。继而大造称帝的舆论,“在所并言众瑞,日月相属”。一时有八百人上书言说异象嘉瑞。接着,刘备假意表示“未许”。最后,由诸葛亮出面,从汉室应“绍世而起”与臣僚欲得“尺寸之功”的角度切入,劝刘备说:

“今曹氏篡汉,天下无主,大王刘氏苗族,绍世而起,今即帝位,乃其宜也。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,而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。”

221年四月,刘备即皇帝位,建元章武,国号汉,史称蜀或蜀汉。是年刘备60岁。中国历代皇帝即位时的年龄数刘备最大。

按刘备意旨起草的祭天文诰刻意突显其承继汉统的合法性:

“汉有天下,历数无疆。曩者王莽篡盗,光武皇帝震怒致诛,社稷复存。今曹操阻兵安忍,戳杀主后,滔天泯夏,罔顾天显。操子丕载其凶逆,窃据神器。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,备宜修之,嗣武二祖(刘邦、刘秀---引者),龚行天罚。备惟否德,惧忝帝位。询于庶民,外及蛮夷君长,佥曰‘天命不可以不答,祖业不可以久替,四海不可以无主’。率土式望,在备一人。备畏天明命,又惧汉阼将湮于地,谨择元日,与百僚登坛,受皇帝玺绶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)

刘备是汉景帝儿子、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。刘胜有子一百二十余个,其中二十人封侯,刘贞为最早封侯的五人之一。

刘贞为侯十五年,公元前112年,“坐酹金失侯”,子孙也没有继嗣为侯者,降为庶民。 从此直到公元196年,刘贞的后代无一人封侯。也就是说,三百年间,刘备的直系先人别无封侯者。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,不过称他为汉室的远系支庶还是恰如其分的。

曹丕称帝,汉统不继,以刘备之身分,祖承刘邦、刘秀,继承汉统为皇帝,还说不上太离谱。这正是刘备的优势所在,也是他称帝的合法依据。也因此被南宋以后的史家奉为正统。

刘备即皇位后忙于备战,急于为弟报仇雪恨,因而疏于政权建设,重于军事部署。

称汉中王时,刘就以各种军职授予亲信和重要职官,称帝后又作了一些调整,例张飞升为车骑将军,领司隶校尉;马超升为骠骑将军,领凉州牧;魏延进拜为镇北将军,领汉中太守……

唯开国功臣赵云未获提拔,甚至生前没给他封侯。原因或许是赵常对刘备的决策与部署提不同意见。

称帝建国后,刘备在狭隘的复仇情绪支配之下,未做充分的军事与外交准备,便匆促地作出了东伐孙吴的重大决策。

对此决策,群臣谏者甚众,而丞相诸葛亮却态度暧昧,不予切谏。乾隆帝就此质疑:“亮隆中之对已云吴可与为援而不可图,何此日东伐,竟不能止帝?”

赵云力谏说,

“国贼是曹操,非孙权也,且先灭魏,则吴自服。操身虽毙,子丕篡盗,当因中心,早图关中,居河、渭上游以讨凶逆,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。不应置魏,先与吴战。兵势一交,不得卒解也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注)。

赵子龙不光一身是胆,且胸有韬略。战端未启,便清楚认识到这场复仇之战犯了战略性的错误,置魏不顾却全力图吴,有悖于东结孙吴、北拒曹魏的战略部署。

从政治上看,曹丕代汉称帝,窃据神器,让蜀汉取得了主动,正是以勤王之师讨凶逆的大好时机。政治上主动地位的把握比什么都要紧!从军事上看,东征伐吴使蜀汉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,从而分散了有限的兵力,犯了兵法上的大忌。

但刘备不听,还不让赵云随征,将其留督江州(今重庆)。张飞已死,赵云又不随征,魏延、马超拒魏于北,随刘备出征的,竟然没有一员名宿饶将,多为无名之辈。帅本不明,又加军谋乏人,将无良才。兵马未动,胜负判分矣。

反之,孙吴君臣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却比较一致,因而上下同心,协力备战。

孙权一方面调整战略,主动加紧与魏的联系,并接受了曹丕所封的吴王称号,不惜称臣于丕;另一方面移都武昌,以便于督战和临事议决,又遣使向刘备求和。

孙权授意诸葛瑾给刘备写信:“奄闻旗鼓来至白帝,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,危害关羽,怨深祸大,不宜答和,此用心于小,未留意于大者也。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。陛下若抑威损忿,暂省瑾言者,计可立决,不复咨之于群后也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?荆州大小孰与海内?俱应仇疾,谁当先后?若审此数,易于反掌。”

刘备伐吴,打的是为弟复仇的旗号。孙权授意,打的也是亲情牌。虽说是三国鼎立,却原来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曹丕代汉称帝,为刘备称帝提供了口实。孙权为了拒刘,不惜称臣于曹氏父子,终究还是为称帝。称帝如此,君臣之间何尝不是这样呢?难怪诸葛亮对伐吴态度嗳昧,他是在避嫌呀!何况,亮辅佐主公逾十年,可谓深知其人。他的牛脾气上来了,谁劝也不行!

登基建国活动草草结束后,刘备就调兵遣将,亲率蜀军“东伐”,从孙吴手中夺回荆州,为关羽雪恨。

章武元年(221年)七月,蜀军在巫县(今巫山北)初战告捷,随即占领秭归。次年正月,刘备进驻秭归。偏将军黄权恐蜀军长躯有失,力谏刘备稳扎稳打,刘不听。还以黄阻军,命其“督江北军以防魏师”,而“自在江南”。

同月,蜀水军进驻夷陵,控制了长江两岸与水道。二月,刘备率师自秭归向东推进,连营至夷陵界,立数十屯,绵延七百里。前锋屯驻夷道。吴军统帅陆逊据守有利地形,以逸待劳,采取防御战术,坚守不与蜀军决战。

两军在夷陵对峙数月。闰六月酷热,刘备决定移入密林结营,准备秋后再战。陆逊见蜀军营帐皆集结于丛林之中,便发起火攻。大火席卷蜀营。接着,陆率诸军全线出击,连破蜀营四十余座,阵斩张南、冯习等将领。蜀将纷纷投降。蜀军舟船器械、水步军资损失殆尽,尸骸漂流,塞江而下。

刘备退守马鞍山(今湖北宜昌西北),准备集结残部,又遭吴军包围。刘率轻骑连夜西逃,蜀军土崩瓦解,死者数以万计。刘备不禁长吁:“吾乃为逊所折辱,岂非天邪!”

陆逊战前曾上疏孙权,剖析吴、蜀两国所处的态势说:

“夷陵要害,国之关限,虽为易得,亦复易失。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,荆州可忧。今日争之,当令必谐。(刘)备干天常,不守窟穴而敢自送。臣虽不材,凭奉威灵,以顺讨逆,破坏在近。寻备前后行军,多败少成。推此论之,不足为戚。臣初嫌之水陆俱进,今反舍船就步,处处结营,察其布置,必无他变。伏愿至尊高枕,不以为念。”(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

陆逊所言,要在“三不”:

一为夷陵“不可失”,失之则荆州难保;

二为刘备“不可怕”,既违天时地利,又乏用兵之能。舍船就步,化优势为劣势;处处结营,变主动为被动,又缺乏应变之策,破刘不难;

三为此战“不足为戚”,让孙权高枕无忧。也就是打消孙之疑虑。

刘备回秭归,弃船由步道还安州后,急召赵云。赵到达后,设法遏住颓势,使周围的军事态势发生显著变化,也使蜀军有了喘息时机,乃至有余力组织新攻势。吴军则恐过于深入蜀界,补给线拉得太长,军需物资难以为继,因而不经意间与蜀军达成默契:互不侵犯。

章武三年(223年)八月,刘备败退白帝,不久卧床不起。次年二月,知将不测,召丞相诸葛亮商议后事。刘禅、刘永亦随亮前来。刘禅已立为皇太子。

四月,刘备病情愈重,托孤于诸葛亮:

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。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又诏敕刘禅:“汝与丞相从事,事之如父。”(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)

后人对刘托孤之言毁誉参半。誉之者称备“有高祖(刘邦)之风,英雄之器”。元人胡三省也说,“自古托孤之主,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者。”

批评者认为,刘备不该说这番话。如晋人孙盛说:

“苛所寄忠贤,则不须若斯之诲,如非其人,不宜启篡逆之途。是以古之顾命,必贻话言;诡伪之辞,非托孤之谓。幸值刘禅暗弱,无猜险之性。诸葛威略,足以检卫异端……不然,殆生疑隙不逞之衅。”

康熙帝的批评更在理些:

“昭烈于亮平时以鱼水自喻,亮之忠贞岂不深知。受遗时何至作此猜疑语,三国人以谲诈相尚,鄙哉!”

同为皇帝,玄烨当能体会刘之心态八九不离十。

胜少负多、折而不挠的模范皇帝:刘备

白帝城托孤

不过,从刘备此时的心理状态看,这番话并非不可理喻。试设身处地想一想,诸葛亮与刘禅,论治(国)平(天下)之才能,实有天壤之别,何况,东汉末年皇权旁落,相权高扬,丞相挟持皇帝的事屡见不鲜,因而刘备的忧虑并不是多此一举。

从属牛人的护犊情结看,刘备的托孤之辞,虽然把诸葛亮逼到了墙角落,显得不厚道,但为了确保儿子刘禅入继大统,也别无选择了!

从开国皇帝临终前的心结看,这番托孤之辞实为短命皇帝的真情流露。拼死拼活数十载夺得的皇位还没有坐热,岂能拱手相让于他人?只能传之于刘禅,哪怕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一个!

本文作者:历史达人VIP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85190030392033799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刘备   曹操   陶谦   荆州   袁术   张飞   公孙瓒   沛县   袁绍   历史   徐州   赵云   孙策   河北   刘表   中国历史   韩遂   麋竺   山东   王莽   涿州   关羽   孔融   甘肃   江苏   长江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