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信息网

首页 > 最新信息 / 正文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网络整理 2019-06-03 最新信息
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
文/最后一个秦兵

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妇孺皆知,虽然这个故事是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,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,也就成了人们歌颂诸葛亮,追忆诸葛亮,为他歌功颂德的一个历史典故,对后世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意义。无论真假,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里,诸葛亮就是真英雄真君子,值得每个人学习和效仿。

那么?诸葛亮讨讨伐孟获,凭借政府军的实力以及诸葛亮本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,原本可以一战就能消灭地方割据军阀的战争,却被诸葛亮有意演绎为一个七擒七纵的历史故事,这里面到底有反应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?诸葛亮面对孟获这个叛军首领,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考量和判断呢?

第一,诸葛亮讨伐孟获是蜀汉政权稳定的需要。

我们来看看当时蜀汉政权的现状吧!关羽被吴国设计杀死之后,刘备异常悲愤,决意亲自领兵去攻打吴国,为自己的把兄弟关羽报仇雪恨。当时面对强大的魏国,蜀汉和东吴两个弱小兄弟抱团取暖,以此抗击北方的强魏。但关羽被杀之后,刘备觉得东吴不靠谱,手撕蜀汉东吴联盟协议,执意攻打东吴。很多大臣劝阻,均不能消除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决心。
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
既然主公要打,那就去打吧!结果刘备领兵攻打东吴,不但没有为关羽报仇雪恨,出师不顺,自己接连吃了两场败仗。他一看打不过东吴,就退兵到白帝城,在这里日夜忧思,结果伤了身体元气,一病不起,没有多久,就带着恢复汉室的未酬之志,去了西方极乐世界。

刘备一死,诸葛亮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越发沉重。为什么呢?因为诸葛亮的人生目标就是实现刘备光复汉室的梦想,刘备的这个梦想也成为他们这个创业团队的奋斗目标,如今联合创始人接二连三的去世,让诸葛亮倍感凄凉,陪感艰难。但再怎么艰难,再怎么有压力,北伐的战略执行还得进行下去,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人。

刘备死后,刘婵登基当了蜀汉的皇帝,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,都是诸葛亮说了算,别人根本插不上嘴。

所以,当时蜀汉国内的政治气氛是旧主死亡,新主刚立,整个国家弥漫着一种低沉的气息,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人心,让崭新的朝廷走出死气沉沉的氛围。
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
这个原因应该是诸葛亮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,因此在征讨孟获的战争中,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对内亮剑,既表明自己在刘备死后自己仍然在左右蜀汉大政方针,同时也向那些暗地里蠢蠢欲动的异己分子展示自己治国理政的能力,以此达到国家稳定目的。

第二,诸葛亮讨伐孟获是北伐能否胜利的需要。

蜀汉政权成立之后,诸葛亮先后写过两份出师表,历史上有《前出师表》和《后出师表》之说,第一份是写给刘备的,另外一份是写给刘禅的,这两份书信的中心思想,就是向蜀汉政权的最高领导者表明北伐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国策,北伐是凝聚人心民心的战略举措,也是他一生追求的政治目标和人生理想。

既然北伐战略在诸葛亮心目中非同小可,当然要在北伐之前要处理好国内的一切事情,包括人事安排、军队调度、粮草筹措、征兵动员以及基层政权稳定、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。做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谋略家,诸葛亮深知不谋一事者难以谋全局的道理。
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
所以,当诸葛亮筹备北伐战争的时候,蜀汉内部发生的叛乱让他心里很不高兴,感觉非常添堵!攘外必先安内,无论如何,在北伐战争之前,先要平定国内的叛乱才是上策。

第三,孟获叛乱虽然严重,但局势并不复杂,完全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。

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战略家、军事家和谋略家,具有无上智慧,他上通天文,下晓地理,行军布阵,奇门八卦无所不知。凭借着他过人的智慧,刘备才在三国乱世中由弱变强,逐渐成为与东吴、曹魏政权三足鼎立的蜀汉政权,可以说,刘备没有诸葛亮,就没有后来的蜀汉。

所以,在征讨孟获之前,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,深知“知彼知己、百战不殆”的道理,他一定研究过孟获以及孟获的追随者。可以说,他在对付蛮夷一样的孟获时,在战术上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,他自然能手到擒来,不废多少心力。

当时蜀汉政权内部的叛乱主要是南部四郡,益州郡大姓雍闿杀光太守自立,越雟郡、牂柯郡二郡响应叛乱,仅永昌郡没有反叛。孟获是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,深为当地土著和汉人所信服。雍闿招揽孟获为他效力。乱军的人数基本在两万左右,实际上可能都不到两万。因此,诸葛亮在亲征时带领了三万兵马进行征讨。

由此可见,对于征讨孟获,诸葛亮认为战争成败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,一战就可以定输赢。

第四,征讨孟获之战诸葛亮采取了“心战为上”的战略。

诸葛亮亲领大军三万南征孟获,汉军战将如云,军阵整齐,旌旗猎猎,完全是一副正义之师、英雄之师的政府军高压态势。反观孟获,仅仅率领了一支不到两万人的杂牌军迎战抗敌,要装备没装备,要阵容没阵容,要士气没有士气。双方的军事实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,诸葛亮在声势上已经先胜一筹。
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
此外,诸葛亮在征伐孟获时,针对南部诸君的民风民俗、社会现状、叛乱起因等因素综合考量,采用马谡的"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,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"的战略,兵分三路向南中进发平乱。三路大军先后平定了各地叛乱,并在南中会师,与孟获决战。也就是说,此战诸葛亮在战略实施上高举高达,但在战略落地上并不是以“剿灭”为主,而是以“降服”为主,让孟获真心归顺,避免不必要的杀伐流血。

第五,七擒七纵孟获显示了诸葛亮智力超群的人格魅力。

最终,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,孟获七次被俘,七次被释放,最终孟获说:公,天威也,南人不复反矣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,使之真心归顺,彻底解决了蜀汉政权的内乱,是中央和地方政权中哪些暗藏异心的人得到打压,从不敢反叛自然回归到不想反叛,是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和稳定,为自己北伐赢得了社会民心和人力。

诸葛亮南征之后,他重用地方势力,十分注重保障他们的利益。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对少数民族地区委官统治、遣兵屯守的政策。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,又不留兵,更不用运粮,此举不仅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,又得到了金、银、丹、漆、耕牛、战马。


孟获是地方叛乱头目,诸葛亮本可一战消灭他,为何要七擒七纵?


南中稳定,诸葛亮才能安心北伐,后来孟获官至蜀汉御史中丞,南中地区再没有反过了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七次擒放孟获的故事虽然是作者虚构出来的,但非常合乎诸葛亮的个性特征,让诸葛亮的个人形象更加完美,彰显出诸葛亮智力超群、高瞻远瞩的伟大形象。

本文作者:大秦之歌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97571418084737547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诸葛亮   孟获   刘备   一战   三国演义   历史   关羽   出师表   三国   刘禅   政治   马谡   春节家书   胜利退出演艺圈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